|  | 
| 本帖最后由 继续研究 于 10-5-16 18:59 编辑 
 本来我不便发表意见,毕竟学习中医才几天。但就我几天的学习向大家汇报下吧
 我的理解。
 1.中医首先的思想是非常“唯心”的,任何东西都是有一种独立的生命体。我们用的药不是药物的成分而是药物的“灵魂”或药性 ...
 York 发表于 10-5-15 23:25
 ![]()
 我认为唯心和唯物是哲学问题,中医是医学,一方面体现了传统哲学,一方面借用了传统哲学,医学是实践为主的,所以一方面唯心哲学的问题不能用来否定大量实践为主的部分,而另一方面哲学的思想从某种程度上又体现了人体各系统的关系,有其价值
 
 所以中医理论上是否唯心在某种程度上重要程度下降了,疗效为王,不管黑药白药,能见效就是好药,能用理论来指导正确用药就是好理论,呵呵
 
 阴阳我觉得是最灵活的概念,其泛指性,相对性,几乎找不出可以比较的词语
 
 我对阳的一种理解是消耗代谢过程,也就是消耗物质来进行运动的过程和机制
 助阳就是让这类机能活跃,消耗更多的物质,从而显得更加有活力和能力,摆脱抑郁状态
 而阴除了物质本身外也指积累物质的代谢过程
 补阴就是增加营养和加强积累物质的机能,从而使得物质储备更加丰厚,有了足够的物质
 才能将消耗性的代谢过程运行的更好
 
 当物质消耗的差不多,机体被迫转入降低消耗代谢,阳气转弱,积累机能加强,如果这种过程在脑里面发生,就会影响精神状态,人就没有精神,疲困或者抑郁
 如果物质积累了很多,而消耗代谢仍然不强,这时候补阳效果最好
 
 阴阳相互有制约关系,补阴往往抑制阳气,补阳则抑制积累过程,这是对立的一面
 阴阳也可同时弱,此时补阳就会消耗本就很少的物质,并且抑制积累过程,补阴就抑制消耗代谢,让人更加萎靡,所以阴阳俱虚比较难办
 阴阳都强就比较好,此时平衡而活跃,胃口好,消化好,吸收好,有精神,有力气,是健康的状态
 
 如果阳比阴强很多而且阳超过健康人的状态,则看上去精力旺盛,活跃灵光,其实有限的物质很快花光用尽,就要转入抑郁了,躁狂就是这样
 如果阴比健康人弱,阳比阴还差很多,就看上去萎靡不振,有气无力,身体沉重,情绪低沉,抑郁而难受
 
 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决定用药策略,我觉得理论上应该这样,至于实践上如何判断阴阳,药物是否好用,非多用久用体会深切不可了
 | 
 |